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的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D.保护农田
【2】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 )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重 ④结冰期延长
A.①④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1】C
【2】C
【解析】
【1】图示反映河流沿岸地表受到森林的保护,森林利于减缓水流,减少了表层土进入河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故C正确;图示无法反映森林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故ABD错误。
故选C。
【2】若森林被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会减弱,则水土流失加剧,河流的含沙量增加,导致泥沙淤积河道,减弱了河流蓄洪防洪的能力,水患加重,故C①②③正确;河流的结冰期主要与气温有关,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故④错误。
故选C。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塞罕坝机械林场位置,表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前后对比表。
时间 | 林地面积 | 森林覆盖率 | 年均大风日数 | 年降水量 | 无霜期 |
1962年 | 24万亩 | 12% | 83天 | 不足410mm | 52天 |
2016年 | 112万亩 | 80% | 53天 | 460mm | 64天 |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辽、金时期塞罕坝水草丰沛、林木茂密,兽禽繁集,被称作“千里松林”,树曾是这里最平常的东西,樟子松便是这里的典型树种。公元1681午,康熙在此覆立“木兰围场”。清末,由于国力衰微,围场被开围放垦。到解放初期,这里的树已经变成最稀罕的东西。新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为了恢复这里的往日生机,塞罕坝三代人花55年时间筑就了这里百万亩人工林海,使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使其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现如今,塞竿坝葱郁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1)说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的主要表现。
(2)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区域生态功能。
(3)塞罕坝林区典型原生树种是樟子松,试推测其生长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