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四川雅西高速拖乌山段,因高差大采用了螺旋形隧道,即在山中打出一条隧道,在隧道中盘山。读拖乌山隧道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雅西高速拖乌山段修筑螺旋形隧道的原因
A. 联系更多聚落 B. 利于行车安全 C. 节约建设成本 D. 保护生态环境
【2】雅西高速的修建使当地
A. 人口迁移规模下降
B. 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 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D.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答案】
【1】 B
【2】 C
【解析】
【1】雅西高速拖乌山段地形起伏大,采用螺旋形隧道,利于减缓坡度,利于行车安全;高铁连通的是大聚落,不考虑山上小聚落的多少;挖隧道增加了建设成本,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选B正确。
【2】雅西高速的建设加大了沿线地区人口的迁移;利于沿线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利于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交通带动经济的发展,利于缓和人地矛盾。选C正确。
【点晴】
与直线穿越山地不同的是,雅西高速跨越拖乌山使用了两个“螺旋隧道”。所谓“螺旋隧道”,可以理解为“盘山”隧道,只不过是在山体里面盘旋。如果不采用“螺旋隧道”的设计,就无法在较短水平距离中攀爬足够的高度落差。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塞罕坝机械林场位置,表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前后对比表。
时间 | 林地面积 | 森林覆盖率 | 年均大风日数 | 年降水量 | 无霜期 |
1962年 | 24万亩 | 12% | 83天 | 不足410mm | 52天 |
2016年 | 112万亩 | 80% | 53天 | 460mm | 64天 |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辽、金时期塞罕坝水草丰沛、林木茂密,兽禽繁集,被称作“千里松林”,树曾是这里最平常的东西,樟子松便是这里的典型树种。公元1681午,康熙在此覆立“木兰围场”。清末,由于国力衰微,围场被开围放垦。到解放初期,这里的树已经变成最稀罕的东西。新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场,为了恢复这里的往日生机,塞罕坝三代人花55年时间筑就了这里百万亩人工林海,使塞罕坝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使其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现如今,塞竿坝葱郁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1)说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的主要表现。
(2)分析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区域生态功能。
(3)塞罕坝林区典型原生树种是樟子松,试推测其生长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