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节气);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60°E);
(3)BCDE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B=C=D=E;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D=C>E>B;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CDE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关系是B=D=E>C.
(5)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6)此时,D点的地方时是6,C点的日出时刻是6时,E点的日出时刻是10时,E点的白昼时间是4小时.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纬线上东边的时刻始终比西边早.

解答 解:(1)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地方时为12时所在的经线与北回归线,地理坐标为(23°26′N,60°E).
(3)地球上任一点(南北极点除外)角速度都相等,15°每小时,故B=C=D=E.地球上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D=C>E>B.
(4)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BCDE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关系是B=D=E>C.
(5)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6)D处于晨线上,因此D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C在赤道上,6点日出,18点日落;E点根据昼弧的度数可以算出昼长为4小时,日出时刻为12-昼长÷2=10.
故答案为:(1)夏至.
(2)(23°26′N,60°E).
(3)B=C=D=E;D=C>E>B.
(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D=E>C.
(5)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6)6;6;10;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到夜,为昏线;由夜到昼,为晨线.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