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下表为某地区三个观测点的基本概况,下图为这三类植被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草地类型 | 海拔(m) | 年平均降水量 (mm) | 年平均气温(℃) |
高寒草原 | 3 445 | 252 | -3.1 |
山地草甸 | 3 134 | 300~500 | -5.4~0 |
山地荒漠草原 | 2 861 | 254 | ≥3.6 |
【1】该地最有可能是( )
A. 武夷山B. 大兴安岭C. 喜马拉雅山D. 祁连山
【2】Ⅰ、Ⅱ、Ⅲ分别表示( )
A. I为山地草甸B. Ⅱ为山地荒漠草原
C. Ⅲ为高寒草原D. 以上皆不是
【3】山地草甸地下生物量最大的季节为(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
【1】D
【2】A
【3】C
【解析】
本题以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图为栽体,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分析可知,该地在海拔3445m的高度有高寒草原的分布,说明该地海拔超过3000米,大兴安岭海拔在2000米以下,故B项错误;武夷山脉位于我国的东南地区,降水丰沛,主要分布森林植被,不会存在山地荒漠草原自然带,故A项错误;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在海拔2000~3000米高度,降水较多,主要为森林植被,因此C项错误。祁连山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山麓地带由于降水少多荒漠,受地形抬升,降水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植被呈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原的变化规律,故D项正确。
【2】据图示Ⅰ,表层生物量大量集中,向下生物量急剧减少,符合山地草甸的分布特点,故A项正确;图Ⅱ,地下生物量相对较多,且多数集中于表层,因此该图示符合高寒草原的特点,故B项错误;图示Ⅲ,植被密度较小,地下生物量较小,而且根系向下延伸幅度较大,表层地下生物量较少,因此符合山地荒漠草原分布特点,故C项、D项错误。故选A项。
【3】根据生物的生长分析,春季植被开始生长,根系开始延伸,不是生物量最大季节,故A项错误;夏季是生长旺季,根系延伸生长快,生长量大,生物量还在积累,并非最大,故B项错误;秋季生物停止生长,根系发达,生物量达最大,故C项正确;冬季植被开始枯萎,地下生物开始减小,故D项错误。故选C项。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