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 55 千米,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结合方案, 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 6.7 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约 22.9 公里采用桥梁方案。 大桥设计能抗击八级地震、16 级台风,可防 30 万吨撞击,使用寿命长达 120 年。 受珠江阻隔,珠江西岸与香港之间的陆路需绕行虎门大桥,水路交通受天气影响较大且运行时间较长。 大桥建成后,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 30 分钟时间。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指出大桥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是什么?

(2)说明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建海底隧道而不是直接建长桥的原因。

(3)分析大桥建成后对港珠澳地区交通产生的影响

【答案】(1)超长的跨海距离;珠江口有大量的水泥,海床结构复杂;南海多发台风;海水氯盐腐蚀常规的钢筋混泥土桥结构;

(2)如果建造桥梁,将导致大吨位轮船不能通航,降低珠江口主航道的通航能力;如果建造桥 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物 高度限定使得该区域无法实现大跨径、高塔结构物(或该处临近机场,建造桥梁将影响飞机航行)。 因此该处只能修建海底隧道。

(3)缩短香港与珠江、澳门之间的交通时间;降低交通成本;出行受天气影响较小;增强三地交通通达度;分流海运,促使海运改变经营方向;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解析】

(1)大桥建设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应从地质、气象水文、距离等方面考虑。全长 55 千米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说明大桥跨海距离长工程量大;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海水腐蚀性强;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沉积海床结构复杂以上因素均会对施工构成影响。

(2)隧道建在水面之下,而桥梁挺立于水面之上当地水运和航空运输发达,因此本题主要从建长桥对海船航行和飞机起降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3)结合材料可知,本题主要从缩短距离和时间、降低交通成本、增强交通通达度、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