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当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②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重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 | B. | 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 ||
C. | 北京白昼时间由长变短 | D. | 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
分析 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答 解:读图可知,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④为冬至日、⑤为春分日.当太阳直射点由①向②移动时,重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小变大;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变慢;北京白昼时间由昼夜平分变为昼长夜短;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中地理现象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 B. | 下垫面 | C. | 大气环流 | D. | 人类活动 |
2.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和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1)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1秒,水位创历史最高起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3)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 森林覆盖率 | 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 湖泊面积 | |
50年代 |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 22% (1957年) | 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 | 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
90年代 |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 10% |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 | 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1秒,水位创历史最高起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3)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19.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 )
①太平洋西部岛弧 ②北美大陆西海岸 ③北美大陆东海岸 ④南美大陆东海岸.
①太平洋西部岛弧 ②北美大陆西海岸 ③北美大陆东海岸 ④南美大陆东海岸.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①③ | D. | ③④ |
6.B处的地表主要的自然景观是( )
A. | 荒漠 | B. | 森林 | C. | 草原 | D. | 沼泽 |
16.关于图甲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 B. | 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 ||
C. | ②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 D. | ②处比③处岩石坚硬 |
3.该国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 )
①光照资源充足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地处交通要道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劳动力素质极高.
①光照资源充足
②能源资源丰富
③地处交通要道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劳动力素质极高.
A. | ①②③ | B. | ②③④ | C. | ③④⑤ | D. | ①② |
20.从⑤村镇到③村镇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②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②,主要原因是线路②比线路①
( )
( )
A. | 路程更短 | B. | 离甲河最近 | C. | 沿线少浓雾 | D. | 沿线地形较平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