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该地在某次降雨后形成多处崩塌地(图1中阴影部分)。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1中①②③④四处崩塌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形成的高差最大B.②地所在地形是山脊
C.③地崩塌物的体量最小D.④地的崩塌方向朝南
【2】图2方框表示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能够反映崩塌过程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的是
A.①、沉积物B.②、丁C.③、戊D.⑤、乙
【答案】
【1】D
【2】A
【解析】
【1】图中显示,③处崩塌区域跨六条等高线,而①处崩塌区域跨五条等高线,因此①地形成的高差不是最大的,A错误。②地等高线凸向高处,应为山谷的一侧,B错误。图中显示,③地崩塌区域面积比④处大,因此崩塌物的体量应该不是最小的,C错误。读图可知,④地北边为山脊,海拔较高,南部较低,因此崩塌方向应朝南,D正确。故选D。
【2】图2方框表示岩浆、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根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喷出岩、侵入岩、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表示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变质作用、地壳上升运动、侵入冷凝作用、喷出冷凝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材料信息表明,崩塌是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其中岩土体主要是沉积物,崩塌的动力主要是重力作用,属外力作用,因此能够反映崩塌过程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理事物的是①和沉积物,A符合题意。造成崩塌的作用不是固结成岩作用(②)、变质作用(③)、侵入冷凝作用,崩塌的主体不是深埋地下的沉积岩(丁)、变质岩(戊)、侵入岩(乙),排除B、C、D。故选A。
崩塌产生的地质条件: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石、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