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8分)图甲为我国部分省区简图,图乙为2010年山西、陕西省的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各题。
(1)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试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平原的形成过程。(4分)
(2)从耕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8分)
(3)春旱是威胁渭河平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试分析春旱频发的自然原因。(6分)
(4)指出山西省北部省界的走向特点,并分析说明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10分)
(1)地块断裂下陷形成地堑(2分),河流带来泥沙沉积后形成(2分)
(2)该区域耕地比重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4分);该区域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灌溉引发水资源短缺。(4分)
(3)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大(4分);雨季末到,降水少(2分)
(4)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2分)。东南部为黄土高原降水大于400毫米,适宜耕作业(旱地)发展(4分);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降水小于400毫米,适宜畜牧业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渭河平原位于秦岭北面,秦岭北坡是一个大断崖,说明这里是地块断裂下陷形成地堑。由于地势低洼,水流汇集,河流带来泥沙沉积后形成冲积平原。
(2)读图乙可知,该区域耕地比重大,说明植被破坏,必然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是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度地带,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耕地面积比重大,大量的灌溉容易引发水资源短缺。
(3)这里是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大。而雨季末到,降水少。农作物返青生长快,需水量大,所以春旱灾害严重。
(4)读图甲可知,山西北部省界走向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该线东南部为黄土高原降水大于400毫米,适宜耕作农业(旱地)发展,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降水小于400毫米,适宜畜牧业发展。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气象灾害。
(2011·福州检测)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下表是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的简图,据此完成7~8题。
1999年 | 2002年 | 2006年 | |
甲 | -31 | -435 | -540 |
乙 | 87 | -32 | 193 |
安徽 | 2 | -30 | 39 |
广东 | -82 | -269 | -302 |
7.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稻米供过于求
C.劳动力流失 D.城市用地扩大
8.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
A.福建、黑龙江 B.江苏、西藏
C.湖北、云南 D.浙江、江西
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称为复种。近年来,我国某些水稻产区的复种制度发生了变化,下表是1999~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复种制度变化造成水稻产量变化(单位:万吨)的简图,据此完成1~2题。
| 1999年 | 2002年 | 2006年 |
甲 | -31 | -435 | -540 |
乙 | 87 | -32 | 193 |
安徽 | 2 | -30 | 39 |
广东 | -82 | -269 | -302 |
1.近年来我国南方主要水稻产区双季稻大面积改为单季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B.稻米供过于求
C.劳动力流失 D.城市用地扩大
2.下列组合与表中甲、乙两省对应的是( )
A.福建、黑龙江 B.江苏、西藏
C.湖北、云南 D.浙江、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