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06江苏高考,11~12)下图是“某地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1)D (2)C
城市建设使地面硬化面积增大、绿化面积减小,地表径流汇集速度由于没有植被等的阻碍,汇集速度加快。再加上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蒸发量减少,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城市建设后,硬化面积增大,阻碍了降水下渗,使大气降水在短时间内迅速汇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湖或海洋。
(2006江苏高考,27~28)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年龄段(岁) | 0~14 | 15~29 | 30~44 | 45~59 | ≥60 |
男性人口(万人) | 5.04 | 25.14 | 14.68 | 4.94 | 1.76 |
女性人口(万人) | 3.84 | 37.10 | 11.63 | 4.01 | 1.78 |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扶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2006江苏高考,27~28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年龄段(岁) | 0~14 | 15~19 | 30~44 | 45~59 | ≥60 |
男性人口(万人) | 5.04 | 25.14 | 14.68 | 4.94 | 1.76 |
女性人口(万人) | 3.84 | 37.10 | 11.63 | 4.01 | 1.78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