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科学家估算,距今两千年前,在人类活动影响轻微模式下长江口的年输沙量为2.4亿吨。随着流域内人口增加,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长江的年输沙量也在发生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口年输沙量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改变了
A.河流径流量B.河流含沙量
C.河水流速D.潮汐作用
【2】2006年后长江口年输沙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
A.长江干支流大坝拦蓄泥沙B.长江中下游封山育林
C.长江干支流修建防洪大堤D.长江径流量明显减少
【3】2000年后长江口年输沙量的变化,导致
A.长江下游河岸崩塌减少B.上海后备土地资源减少
C.长江上游码头淤塞加重D.长江中游通航能力提升
【答案】
【1】B
【2】A
【3】B
【解析】
【1】从图上可知,1955年以来,长江口的输沙量呈现波状下降,河流输沙量减少,说明人类活动改变河流的含沙量,B正确。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河流径流量和流速,但从材料无法反映,AC错误。潮汐作用难以改变,D错误。故选B。
【2】2006年后长江口年输沙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这与长江三峡工程投入使用有关,长江三峡工程有拦沙功能,河流往下游输沙量减少,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A正确。长江中上游封山育林,B错误。长江干支流修建防洪大堤,对拦沙没有明显的效果,C错误。长江径流量没有明显减少,D错误。故选A。
【3】下游河流泥沙淤积减少,水流速度加快,对河岸的侵蚀加强,河水携带泥沙量减少,水流加快,加速对河岸的侵蚀,长江下游河岸崩塌增加,A错误。上海位于长江口,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增速变缓,后备土地资源减少,B正确。三峡大坝的建成,使上游水位提升,码头的通航能力增强,C错误。输沙量的变化,对中游航运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本题考查长江输沙量的变化及其成因,考查三峡工程的建设的综合效益,了解三峡的建设和作用对本题解题有重要意义。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表 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荒地 | 其他 | |
1978年 | 55.0% | 19.8% | 4.9% | 15.4% | 4.9% |
2008年 | 40.2% | 44.1% | 6.2% | 1.3% | 8.2% |
(1)据图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若M区域及其周围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对N湖泊产生哪些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