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示意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回答7~8题。
7、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 降水 B. 温度 C. 地形 D. 光照
7.A
解析:
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农业生产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波动,在降水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的时间段,种植业占优势;反之,农田退化成干旱的草原,变为牧业用地。
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地区 | 降水时间分布 | 年降水量(毫米) | 年平均气温(℃) | 年溶蚀率(毫米/年) |
广西中部 | 相对均匀 | 1500~2 000 | 20~22 | 0.12~0.3 |
湖北三峡 | 中等 | 1000~1 200 | 12~15 | 0.06 |
河北西北部 | 集中 | 400~600 | 6~8 | 0.02~0.3 |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下表。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 形成条件 | |
辐 射 雾 |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
平 流 雾 |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 ④大气稳定。 |
阅读我国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某县资料,判断 题。
表一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耕地 | 林地 | 草山草坡 | 湖泊 | 其他 | |
1976年 | 45.2% | 4% | 8% | 2% | 40.8% |
1996年 | 30.8% | 14% | 20.3% | 10.8% | 24.1% |
表二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秸秆 | 薪柴 | 煤炭 | 沼气 | 小水电 | 其他 | |
1976年 | 50.3% | 32.4% | 10.3% | 0.5% | 0.8% | 5.7% |
1996年 | 20.5% | 10.8% | 15.4% | 35.3% | 15.2% | 2.8% |
19.该县1996年与1976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特点有( )
①植树造林、种草 ②退耕还湖 ③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 ④土地利用以林果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禁止乱砍滥伐问题 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农民温饱问题 D.水土流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