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材料一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材料二 下图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区的主要原因。(6分)

(2)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8分)

(3)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8分)

 

(1)(6分)冲积扇(洪积扇)(2分)在甲河段,地势陡峭,流速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2分);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2分),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冲(洪)积扇(2分)。

(2)(8分)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2分);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2分),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2分);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2分),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2分),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8分)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每点3分,任答四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等高线判断,河流由甲流向乙。在甲河段,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陡峭,流速快,河流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到乙河段,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先堆积。颗粒较小的沙土物质被携带到下游,形成了图示的鹅卵石堆积地貌。

(2)该地位于我国,有时令河,结合海拔高度分析,M河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乙、丁河段径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河流径流量小,乙河段因位于冲积扇上,下渗量大,导致断流,成为时令河。丁河段因地处河流下游,下渗、蒸发严重,加上中、上游地区过度引水,导致河流断流,成为时令河。

(3)根据材料三,收割时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覆盖减少了蒸发,可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减少了营养元素的损失,可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小麦生长。

考点:山麓冲积扇的构造特征及形成原因,时令河的成因,免耕直播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