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处放大图上,弧线AC为昼夜的分界线,其名称为__________(晨线或昏线)。
(2)甲处放大图为__________(南极或北极)俯视图,请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说出在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合肥市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乙处时,D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E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
(5)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C三地中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
【答案】(1)昏线
(2)北极 逆时针方向画箭头(图略)
(3)昼长夜短—昼夜等长—昼短夜长
(4)8小时 12小时
(5)C地 C地
【解析】
本题以图为背景,涉及地球的公转规律及地理意义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1)地球在绕日公转时,1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据图可知,甲图地球的位置离太阳较远,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昼大于夜,推断甲图是北极点俯视图,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弧线AC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所以是昏线。
(2)根据上题分析,甲处放大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
(3)据图可知,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地球位于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之间,合肥市昼夜长短的变化过程是昼大于夜---昼夜等长---昼小于夜。
(4)乙图中有6个经线格把180平分,说明每个经线格为30经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D点在昼半球内经历两个经线格,相当于4小时,再乘以2,计算出昼长为8小时,E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故昼长是12小时。
(5)地球公转到甲处时,是北半球夏季,越往北昼越长,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故A、B、C三地中昼长最长的是C,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