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备注:请忽略图中河流的箭头,其并不代表河流的流向,指向为河流的上游。
(1)简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简述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原因。
(3)为解决该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哪些对策。
(4)该区域部分河段常有凌汛发生,简述凌汛发生的两个基本条件及最易出现的季节。
(5)图示西北部有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长城”,请说出以其为界的三条地理分界线。
【答案】(1)冬季河流结冰;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含沙量较大;流量较小;汛期短(汛期主要在7、8月份);水位变化大。(任答5点)
(2)自然原因:全年降水不多(处于半湿润区,河流径流量小)。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展水平快,生活与生产需水量大;浪费污染严重。
(3)对策:跨流域调水;修筑水库;提高节约用水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沿海地区海水淡化等。(任答4点)
(4)条件:有结冰现象;从低位流向高纬
季节:冬季(准确的描述应为:秋末冬初(结冰期)和冬末春初(融冰期))
(5)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草原和森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河流水文特征、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对策、凌汛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其出现季节、长城的地理界限意义等。水文特征一般从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资源等方面分析。水资源短缺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大,解决思路是开源和节流。
(1)该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冬季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上游为黄土高原,所以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地河流主要为降水补给,但是降水偏少,用水较多,河流流量小;受雨带推移的影响,汛期短,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不均,水位变化大。
(2)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偏少,社会经济原因则主要是因为人口和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较多,加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严重等。
(3)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采取的措施分为两种。开源:跨流域凋水;修筑水库蓄水;沿海地区海水淡化。节流:提高节约用水意识,保护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4)凌汛的发生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二是河流要有结冰期。
凌汛最易出现的季节一是秋末冬初(结冰期),二是冬末春初(融冰期)。秋末冬初,位于河流下游的高纬度河段已经开始结冰,但低纬的上游还未结冰,河水继续向下游流动,流动过程中河水被冰凌阻塞,使水位上涨,形成凌汛;冬末春初,位于低纬的上游河段河水开始解冻,水向下游流动,但位于高纬的下游河段还未解冻,导致凌汛形成。
(5)长城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限。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草原和森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