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济礁位于中国南沙群岛中东部海域,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四周礁石在退潮时露出水面约2米,礁盘以外约1公里处,水深达千米以上。环礁内潟湖面积约36平方公里,水深20米~30米。南部和西南部有三个礁门,南门西水道有37米宽,长275米,水深18米以上,大型船只可以在涨潮时通过该口进入潟湖。美济礁周围海面海浪最高时达20多米,而潟湖里的水面上仅仅有1米。美济礁在2015年进行填海造陆建设,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成为南沙面积第一大岛,并建成美济岛机场,2016年7月13日试飞成功。
材料二 据初步调查,南沙海域渔业资源蕴藏量约180万吨,年可捕量50万吨至60万吨,名贵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有20多种。2012年12月5日,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区美济村正式成立,53名渔民成为第一批村民,渔民常年居住在此进行远洋渔业捕捞。
材料三 石斑鱼是暖水性、岛礁性鱼类,对盐度适应范围较大,喜食鱼、虾类。具有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饲养成活率高、经济价值较高等特性。美济礁潟湖水温、水质、盐度常年稳定,是发展石斑鱼网箱养殖的良好场地。
材料四 美济礁示意图:
(1)说明美济礁成为南沙罕见的大型天然良港的原因。
(2)说明美济礁周围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美济礁潟湖适合养殖石斑鱼的原因。
(4)你是否同意美济礁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建设,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答案】(1)四周礁石环绕,阻挡外海风浪,内部潟湖风平浪静;潟湖面积大,湖水深,停泊水域大,条件好;礁盘以外海水深,为天然航道;礁门与外海联通,大型船只可以在涨潮时出入。
(2)珊瑚礁多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可捕捞的渔业资源种类多;纬度低,太阳辐射多,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强,生产力高,海洋生物食物充足,渔业资源数量大;全年海水温度高,海洋生物生长快,渔业资源捕捞时间长;名贵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种类多,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好;有待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捕捞量大。
(3)美济礁靠近赤道,受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小;养殖区位于潟湖内,环境稳定,受洋流的影响较小,鱼苗养殖成活率高,潟湖内水温高、盐度相对稳定,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快;美济礁远离大陆,水质优良,病害较少,产出的石斑鱼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经济价值高;附近海域捕捞的鱼虾等资源可以解决磁疗投喂问题。
(4)同意。可以增加陆地面积,兴建更多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可以修建大型港口,服务渔业生产和远洋运输;可以扩建机场,提高空中运输及接待能力,便于发展旅游业;作为行政村所在地,有效进行周围海域管理。不同意。填海造陆,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人力物力耗费巨大;距离大陆远,物资补给困难,基础设施维护和生活成本高;环境容量较小,大规模造陆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解析】
本题以南沙美济礁为命题切入点,考查了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影响海洋渔业生产的因素,对人类活动的评价和反思。综合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地理素养。
(1)天然良港的特点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结合图文信息,美济礁四周礁石环绕,阻挡外海风浪,内部潟湖风浪小;潟湖面积大,湖水深,有利于船舶停泊;礁盘以外海水深,为天然航道;礁门与外海联通,大型船只可以在涨潮时出入。
(2)该小题考查了海洋渔场形成的自然条件,可以从美济礁海底地形、水文特征、鱼类饵料方面结合材料分析。美济礁为珊瑚礁,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纬度低,海水浅,太阳辐射多,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强,生产力高,海洋生物食物充足;全年海水温度高,海洋生物生长快,渔业资源捕捞时间长;名贵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种类多,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好;有待开发的海洋生物资源捕捞量大。
(3)结合石斑鱼的生长习性和美济礁的自然环境特点总结概括,美济礁水温、水质、盐度常年稳定是受纬度、珊瑚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美济礁靠近赤道,受到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小;养殖区位于潟湖内,环境稳定,受洋流的影响较小,鱼苗养殖成活率高,潟湖内水温高、盐度相对稳定,石斑鱼的生长速度快;美济礁远离大陆,水质优良,病害较少,产出的石斑鱼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经济价值高;附近海域捕捞的鱼虾等资源可以解决磁疗投喂问题。
(4)该题可以从影响填海造陆条件和造成的影响两个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填海造陆的条件体现在海底的地形地质条件、海洋气象气候条件、海洋水文条件、资金、技术、交通、政策等方面,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方面来概括。选择同意即分析有利的条件和有利的影响,同意:可以增加陆地面积,兴建更多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可以修建大型港口,服务渔业生产和远洋运输;可以扩建机场,提高空中运输及接待能力,便于发展旅游业;作为行政村所在地,有效进行周围海域管理。选择不同意即分析不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影响。填海造陆,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人力物力耗费巨大;距离大陆远,物资补给困难,基础设施维护和生活成本高;环境容量较小,大规模造陆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