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下图示意中国部分区域年干燥度分布。
(1)描述图中1.5干燥度等值线的走向,并分析图中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原因。(5分)
(2)依据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状况,分析沿40°N纬线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4分)
(3)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4分)
(1)1.5干燥度等值线西段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1分)东段为东北--西南走向。(1分)图中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向西南弯曲(凸向高值)(1分)主要是受地形大兴安岭影响(1分)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干燥度低。(1分)
(2)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干燥度等值线数值由大变小(1分),气候干燥程度逐渐降低,(1分)降水量逐渐增加(1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的差异,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1分)
(3)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2分)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是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等(1分);解决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主要是合理灌溉。(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题时先要在图中找到1.5干燥度等值线,由于该等值线总体是弯曲的,因此在描述其走向时要采用分段描述,即西段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东段为东北--西南走向。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甲处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干燥度低。
(2)图中沿北纬40纬线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状况总体是自西向东干燥度等值线数值由大变小,说明气候干燥程度向东逐渐降低,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是因为距海远近不同,越往东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程度越大,降水越多,影响因素为海陆位置因素。
(3)图中乙区域为河套地区,为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自然条件较脆弱,土地利用中可能出现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等问题。解决措施一是要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可采取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等具体措施;二是要解决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主要措施是合理灌溉。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