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我国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 | 当地的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 | B. | 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 ||
C. | 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 D. | 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
分析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移动,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2)淡水: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3)土壤:通过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4)矿产资源:随其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二、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或而迫使人们迁移.
三、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追求更好的、更高的和;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2)交通、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3)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4)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
四、政治因素
(1)政策: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2)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的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
(3)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和,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解答 解:我国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影响李华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 交通运输 | B. | 政治文化 | C. | 社会经济 | D. | 自然环境 |
9.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正相关性的是( )
A. | 甲、乙 | B. | 甲、丙 | C. | 乙、丙 | D. | 乙、丁 |
11.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表: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 单位:%
材料二: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从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仅仅增长了0.89倍,土地扩张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2.38倍,城市土地扩张与城市人口密度相背离.有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发展房地产,有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上楼吃饭,下地干活”的现象;另外我国人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脱离的人口有两亿多.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贫民窟,这些贫民没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讨、捡垃圾为生.
(1)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属于经济因素.
(2)三亚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推测三亚的产业结构可能以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城市化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变化.
(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可以理解为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的措施.
表: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 单位:%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专科 | 大学本科 | 研究生 |
合计 | 13.25 | 42.68 | 19.17 | 9.11 | 10.32 | 0.22 |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贫民窟,这些贫民没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讨、捡垃圾为生.
(1)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属于经济因素.
(2)三亚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推测三亚的产业结构可能以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3)城市化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变化.
(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可以理解为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的措施.
18.2010年1月5日,哈尔滨市一年一度的“冰雪节”正式开幕,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冰城,这种人口空间移动方式属于( )
A. | 人口流动 | B. | 国际人口迁移 | C. | 国内人口迁移 | D. | 区际人口迁移 |
8.二战后,世界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国( )
A. | 开发时间长短不同 | B. | 自然条件差异 | ||
C. | 人口分布不平衡 | D. | 生产发展不平衡 |
15.我国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 )
A. | 新疆、山东、北京 | B. | 四川、湖北、福建 | C. | 广东、浙江、江苏 | D. | 上海、江苏、浙江 |
10.下列四幅示意图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 )
A. | 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 | B. |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 ||
C. | 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 | D. |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