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B.②
C.③
D.④
下表是1995~2000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阅读表中数据回答3~4题。
项 目 |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 | |
1995年 | 2000年 | |
人均GDP | 73.9 | 73.6 |
科学家与工程师 占从业人员比例 | 128.2 | 157.3 |
出口依存度 | 24.8 | 35.5 |
实际利用外资占 固定资产投资 | 51.7 | 48.7 |
3.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00年期间 ( )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 )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狭小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 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政策存在差异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将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名称填在表中。(4分)
区域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甲 | | |
乙 | | |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是什么?(4分)
(4)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区位优势?(4分)
(5)到2012年底,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九连增”,你认为下列符合粮食增产方式的途径有 (多项选择题)(4分)
A. 大幅度扩大耕地面积
B. 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C.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湖还田
D.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E. 大范围改造湿地,排干沼泽,变湿地为耕地
F. 培育良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
G. 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读中国粮食生产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城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点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点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小题2】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 ;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点有量变化特点是 。随着粮食生产格局的改变,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 。
【小题3】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多项选择)
A.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 B.粮食大量出口 | C.粮食单产下降 | D.调整种植业结构 |
A.毁草种粮 | B.导致水土污染 | C.扩大灌溉面积 | D.提高机械化程度 |
下面图甲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中为图甲中P地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问题。(双项选择)
月份 |
月平均气温(℃) |
月平均降水量(mm) |
1 |
-7.3 |
0.5 |
2 |
-2.5 |
0.6 |
3 |
5.3 |
2.5 |
4 |
11.7 |
6.0 |
5 |
16.7 |
13.0 |
6 |
20.5 |
11.0 |
7 |
22.4 |
19.8 |
8 |
21.0 |
28.5 |
9 |
15.9 |
17.0 |
10 |
9.4 |
9.0 |
11 |
1.6 |
1.6 |
12 |
-5.7 |
0.5 |
(1)根据表中的气候数据,判断P地所在地区属于( )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多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5)协调本地区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