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司马迁线”和今天的农牧分界线“胡焕庸线”均不同程度地穿过了山西省。前者是一条阶段性的分界线,它只是最易于开发的农业区与尚待开发的农业区之间的界线。而“胡焕庸线”是自元代以来与自然条件相符合的、更稳定的一条农牧业分界线,显示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格局,直至今天,这一格局仍未改变。
材料二“走胡线”体验者借由这两条规律线的位移来理解山西诸多人文现象的自然本质。体验者从晋北的长城遗迹开始,沿黄河东岸南下,直至晋南中条山脉和沁河河谷,然后沿汾河向北折返,回到晋中的田野里。下图为“走胡线”山西段徒步主干线示意图。
(1)分析汾河谷地古文明遗址密布的原因。
(2)分析农牧分界线从“司马迁线”转移到“胡焕庸线”的人为原因。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我们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有些专家认为胡焕庸线可向西迁移,另一种声音是胡焕庸线不可破。
(3)你支持哪种观点,如果支持向西迁移,试列举应采取的措施,如果认为不可破,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发展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汾河流经,水源充足:汾河谷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谷地气温较高;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等。(答对4点即可)
(2)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需要大量的耕地,草地被大量开垦;农耕收入稳定且大于游牧收入;矿产资源开发等。(答对3点即可)
(3)向西迁移;措施: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选择局部水资源条件好的地区,打造区域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重点发展优质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特色工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人口迁入。(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以酌情给分)
或不可破;原因:该区域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发会引起林草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多发等问题。(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司马迁线”和 “胡焕庸线”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古文明遗址多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自然原因有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当地有汾河流经,水源充足;汾河谷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谷地气温较高;人文原因如发展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等。
(2)农牧分界线从“司马迁线”转移到胡焕庸线说明了种植业的西进,牧区的西退。材料中提示“司马迁线”是最易于开发的农业区与尚待开发的农业区之间的界线,说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迁移导致移民增加、农耕文明扩散导致土地开垦、矿产资源开发等都会导致农牧分界线向西北方向推移。
(3)支持向西迁移的措施主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在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注意节约水资源,选择局部水资源条件好的地区,打造区域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充分挖掘区域优势,重点发展优质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特色农业等;利用本地优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特色工业,提供就业岗位,吸引人口迁入。
而不可破则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进行分析;该区域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发会引起林草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多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