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49年以前,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以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 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根据上述材料及图,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的主要特征。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筑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2)根据上述材料,简析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3)列举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与西藏有关的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1 142千米于2005年10月15日铺通,计划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
(4)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形剖面,读下图回答:
a为________山脉,b为________山脉;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对铁路修建的影响是________。
(5)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图,因为________。
青藏铁路全长1 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寒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6)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基本实践活动的关系。
(7)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青藏铁路的建设经历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
材料二、京沪高速铁路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预计2011年建成投入运营。总长度1318千米,将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客运专线之一,其中“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061千米。
(1)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的特点,分析两条铁路“以桥代路”的不同目的。
(2)分析青藏铁路起讫点所在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
(3)比较说明京沪铁路起讫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0分)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青藏铁路的建设经历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其中“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材料二、京沪高速铁路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预计2011年建成投入运营。总长度1318千米,将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客运专线之一,其中“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061千米。(1)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的特点,分析两条铁路“以桥代路”的不同目的。(8分)(2)分析青藏铁路起讫点所在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6分)(3)比较说明京沪铁路起讫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6分)
(30分)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的特点,分析两条铁路“以桥代路”的不同目的。(8分)
(2)分析青藏铁路起讫点所在地区发展河谷农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6分)
(3)比较说明京沪铁路起讫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