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3月19日甘肃河西走廊受沙尘天气影响,再次进入“下沙”模式,空中沙尘密布,能见度骤降。下图为我国河西走廊区域图。
材料二: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面积第二大沙漠,位于内蒙古的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沙漠中的沙丘、沙山、湖泊、旱生植物等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景观。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其中的必鲁图峰(02°E,39°N)位于沙漠腹地(下图),是世界最高沙峰,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500多米,有“沙海珠穆朗玛峰”之称。
材料三: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且近年来太阳能开发力度日益加大。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约1元左右,而传统发电成本约为每度0.4元。如果将甘肃省光伏发电生产的电能并入全国电网需对原有输电设备进行改造。
(1)试分析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多发的自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必鲁图峰高大且稳定的原因。
(3)指出甘肃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案】(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松散,易起风沙;北偎腾格里、巴丹吉林两个大沙漠,为沙尘暴天气提供沙尘源;春季多大风,提供动能;受地形影响,形成“峡管效应”,加大风力;春季,气温回升快,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造成对流不稳定天气;植被覆盖少,容易就地起沙。(任答4点)
(2)沙丘下部有钙结层,结构较稳定;当地盛行西北风,有丰富的沙源,加高沙峰;沙丘表面湿度大,固沙性增强;沙丘表面有植被覆盖,起到固沙增高作用。
(3)光伏发电的成本较高,当地资金投入有限;当地对能源的需求有限;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远;并网输电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的投资较大,难度高。(任答2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沙山的成因和光伏发电的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包括沙源、动力条件和植被。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接吐哈盆地,南依祁连山,北偎腾格里,巴丹吉林两个大沙漠,为沙尘暴天气提供了广袤的沙尘源;西北春季是全年中空气冷暖变化最剧烈的季节,前期长时间降水量偏,植被覆盖少,使地表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减弱,大风刮过易扬起风沙。又由于河西走廊特殊地形的“峡管效应”使北方冷空气常常长驱直入,春季冷空气的活动频繁,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动力条件,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风极易产生沙尘暴天气。
(2)当地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大,且有丰富的风沙来源,新沙丘的表面不断有次生沙丘的形成,加高沙峰。沙峰附近多湖泊且地下水丰富,表层沙子下20—30厘米处为湿沙层,沙子孔隙里含有大量水分,受地下水上涌、水汽蒸发引起沙丘表面湿度增大、固定性增强,进而形成高大沙山。气候的干湿波动导致,当气候进入湿润周期,大量的降水使得沙丘中的碳酸钙形成钙结层,将沙子胶结、固定住。当气候进入干旱周期时,流动的沙子不断在钙结层上加积。如此反复进行,沙丘就越来越高大了。沙丘表面有植被覆盖,也起到固沙增高作用。
(3)甘肃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可以从资金、市场、难度等方面分析。资金:光伏发电的成本较高,甘肃省经济落后,当地资金投入有限。市场:甘肃省人口相对少,经济落后,当地对能源的需求有限,市场较小;而且,距东部发达地区远。难度:并网输电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投资较大,而且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