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表现,表述有错误的是
①在政府的积极参与下,区域经济集团正加速形成
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③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向自由市场经济,使经济力量逐步减弱
④随着跨国公司的纷纷解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


  1. A.
    ①②
  2. B.
    ①③
  3. C.
    ②③
  4. D.
    ③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世纪初,世界人口只有约16亿,1999年10月,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随着人口激增、生活的需求的扩大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据此回答下题

(1)

有关世界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存问题

B.

当今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是导致世界环境问题的重要的原因

C.

要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

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2)

有关追求经济增长时的不正确观点是

[  ]

A.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考虑到环境对社会付出的代价

B.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和发展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D.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3)

关于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则

B.

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三个基本原则

C.

公平性原则是指人类的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公平

D.

共同性原则是指全球各国必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古往今来,农业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材料二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1954年起在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实行大规模的垦荒。……1954—1960年,先后开垦四千多万公顷荒地。这期间全国的粮食产量增长了50%以上,其中1/3就是由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提供的。但由于经营和管理不善,加上粗放耕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垦荒区提供的粮食就呈现下降趋势。到1964年,苏联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粮食。

   (2)材料二中赫鲁晓夫为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认识?

    材料三  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上涨了83%。在13日结束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年会上,“新的粮食危机正在形成”已成为共识,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引发的冲南值得各国警惕。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材料四

   (3)依据所学地理知识,简要说明世界粮价上涨的原因。(至少回答4个方面)

   (4)针对国际粮价上涨,从地理学科分析,我国可采取哪些积极的应对措施?

    材料五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一改革被认为是1952年全国完成土地改革之后农业生产力的第二次大解放。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5)假若让你写一篇有关农民与改革的评论性文章,请你谈谈文中应当运用的唯物史观道理。

    材料六  走向富裕的中国农民,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为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山东省某市拟确立推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力争使农村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6)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该市如何推进上述“文化惠民工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