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中哈石油管线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横穿哈全境,经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最后到达中国新疆独山子,总长3 088千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 818千米,中国境内270千米。管道总造价为30亿美元,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 000万吨。
(1)简要评价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
(2)简述石油管线建设对中哈两国的有利影响。
(3)试分析图示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答案】(1)有利:①里海沿岸石油丰富;沿线地势较平坦;②我国石油需求量大(市场需求);③中哈关系密切,政治稳定。不利:④线路长,工程量大;⑤多沙漠、戈壁;⑥工程难度较大,成本高;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生态环境脆弱。
(2)对哈: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中:缓解能源短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带动基础设施和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石油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
(3)土地荒漠化 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地面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亚洲高压,冬春季节多大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解析】
本题以中哈石油输油管线的建设为背景,考查石油输油管线建设的区位因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及区域生态问题的原因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及人地协调观。
(1)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结合影响管线建设的区位条件进行评价即可。有利: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位于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且沿途地势较为平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同时我国能源缺口大;加上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关系密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贸易的长期往来;不利条件:中哈石油输油管道,总长3088千米,线路长,工程量大,耗费高;沿途地区经过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气候恶劣,施工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沿途经过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经破坏,极难恢复。
(2)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哈萨克斯坦而言为资源的输出国,中国为资源的输入国,因此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中哈石油管道建设后,中国大量进口哈萨克斯坦石油,哈萨克斯坦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中哈石油输油管线的建设完善了石油运输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推动了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而言,中国能源资源需求量大,能源紧张,哈萨克斯坦能源丰富,大量出口,能够缓解我国消费紧张的状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在中国管线的建设,能够带动基础设施和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最后还能够石油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
(3)结合区域背景进行分析。该地区为中亚地区,深居亚洲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夏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降水少、加剧了气候干旱;(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频繁;气候干旱,植被发育差,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作用强,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易被风沙侵蚀。综上分析,中哈石油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搭建全民参与荒漠化治理的平台,动员企事业单位积极投身荒漠化治理这一公益事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与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联袂打造的公益事业品牌甘青宁营运中心2011年11月11日上午在兰州举行了挂牌仪式。
材料二:甘肃省地理简图。
材料三:2000~2010年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化。
年份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2000年 | 19.6 | 44.8 | 35.6 |
2003年 | 18.4 | 46.7 | 34.9 |
2005年 | 15.6 | 43.4 | 41.0 |
2008年 | 14.6 | 46.3 | 39.1 |
2010年 | 14.5 | 48.2 | 37.3 |
(1)甘肃省位于我国 经济地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较低);处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以 为主。
(2)甘肃省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3)根据材料三,分析甘肃省2000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