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对中国黄土高原进行的水土保持生态考察最新结果显示,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
A. 黄河干流流量减少B. 黄土高原植被增加
C. 华北平原退耕还林D. 下游灌溉用水增加
【2】到本世纪初,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有利于
A. 减缓黄河下游河床泥沙沉积量B.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
C. 加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D. 黄河入海口附近三角洲的发展
【答案】
【1】B
【2】A
【解析】
本题组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第(1)小题,重点在于分析黄河的沙源主要来自黄土高原本身,其输沙量减少,意味着黄土高原表土植被的增加和其他护坡工程的实效。第(2)小题,输沙量的变小对于下游地区意义深远, A是原因,沙源减少,悬河变弱,下游洪涝减轻,三角洲会缩小,据此解答即可。
【1】黄河的沙源主要来自黄河中游,即黄土高原,其输沙量减少,意味着黄土高原表土植被的增加,水土保持工作卓有实效,选B。
【2】黄河年均输沙量的变化指黄河输沙量减少,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这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好转的结果,该变化不利于靠泥沙淤积形成的地理事物,如悬河、河口三角洲等,但对于河道而言,拓展泄洪能力,减少泥沙淤积,有利于华北平原洪涝灾害的缓解,选A。
解答中要注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选项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关键要注意黄土高原植被的增加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减轻,进而输沙量减少,并非是输沙量减少使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不能本末倒置。
【题目】读我国东部部分省区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上海 | 江苏 | 福建 | 山东 | |
种植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林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牧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渔业比例 | + | + | + | + | + | + | +· |
农业结构变化率% (1978~2005年) | 36.3 | 35.19 | 56.95 | 20.9 | 16.37 | 14.45 | 52.05 |
注:“+”代表上升 “-”代表下降 “ · ”代表稳定
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1】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具体表现为
A. 北方农业结构的变化幅度小于南方B. 种植业、林业几乎都呈现下降趋势
C. 牧业多为稳中有升D. 渔业比例变化不大
【2】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 工业、交通等发展占用耕地B. 城市化发展对农产品消费增加
C. 大量开发荒山、滩涂等后备土地资源D. 外向型农业发展,促进生产调整
【题目】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万平方千米,1月份均温为-16.4 ℃,7月均温为21.9 ℃。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城乡工矿用地 | 沼泽地和滩地 | 其他 |
1954 | 15.91% | 38.18% | 9.13% | 0.43% | 32.74% | 3.61% |
2005 | 51.17% | 31.63% | 3.86% | 1.94% | 8.81% | 2.59%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2】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城市化水平较低B.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C. 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 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题目】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降水量(㎜)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一月平均气温(℃) | -8.5 | -6.6 | -1.2 | -9.0 |
七月平均气温(℃) | 27.4 | 23.5 | 23.9 | 23.6 |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海拔高度D. 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