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沿江城市力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针对长江经济带洪涝灾害多发,各地区积极建设海绵城市。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简图。
(1)四川省内以AB一线为界, (填“东”或“西”)部人口较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贵州实施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近年来,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 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从地形、气候角度说明长江中游城市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
(4)结合水循环环节,说明积极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
【答案】(1)东 地形
(2)长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经济欠发达 资源丰富程度 社会
(3)春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4)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缓解城市内涝;为城市提供水资源;增加蒸发(植物蒸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答案必须包括水循环环节方可得分,任答2点)
【解析】
本大题以长江经济带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人口容量影响因素、洪涝灾害的成因、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中显示,AB一线为山脉边缘,以西以高山高原为主,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因此人口稀疏,以东盆地、丘陵为主,海拔较低,地形起伏较小,因此人口稠密,因此四川省内以AB一线为界,东部人口较稠密。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2)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吸引大量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因此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长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而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经济欠发达。贵州实施搬迁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丰富程度。近年来,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婚姻家庭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较大的影响。
(3)题意表明,长江中游城市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应从地形、气候角度说明。从气候角度分析,长江中上游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且降水丰富,洪水集中且洪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从地形角度分析,长江中游多平原地形,如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河水流动速度较慢,排水不畅,导致洪水来临时,洪峰高,容易导致洪涝灾害。
(4)题意表明,积极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应结合水循环环节进行说明。海绵城市可以涵养、下渗和补给等方式调节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缓解城市地表积水(内涝);雨水在城区的积存并净化后,可以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为城市提供水资源;地表湿地和植被增加,会增加蒸发和植物蒸腾,增加城市潜热输出,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