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图1-23,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
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趋势
图1-23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____%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___________%的人口。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__,耕地可能发展的趋势是___________。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___________。
(4)目前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___________。
(1)7 22.6?
(2)不断增长 不断减少?
(3)承载量所受压力过大,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的危险?
(4)把“实行计划生育”“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贯彻实行?
本题以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了我国人口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关系,认识我国存在的严重的人地矛盾,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即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1)题从上图可直接判读出来;第(2)题从下图可以判断出其变化趋势;第(3)题,我国土地(耕地)所面临的人口压力较大,土地承载量所受压力过大,有失去平衡的危险。第(4)题,“实行计划生育”“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夏至 | 23°26′N | 夏至 |
芒种 | 19°31′N | 小暑 |
小满 | 15°37′N | 大暑 |
立夏 | 11°43′N | 立秋 |
谷雨 | 7°45′N | 处暑 |
清明 | 3°54′N | 白露 |
春分 | 0° | 秋分 |
该地纬度为
A.3°26'N B.10°N C.20°N D.23°26'N
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 B.2 C.3 D.4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统计表。读图和表,完成12~14题。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夏至 | 23°26′N | 夏至 |
芒种 | 19°31′N | 小暑 |
小满 | 15°37′N | 大暑 |
立夏 | 11°43′N | 立秋 |
谷雨 | 7°48′N | 处暑 |
清明 | 3°54′N | 白露 |
春分 | 0° | 秋分 |
12.该地纬度为( )
A.3°26′N B.10°N
C.20°N D.23°26′N
13.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在一年内出现的频次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4.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相吻合的是( )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夏至 |
23°26′N |
夏至 |
芒种 |
19°31′N |
小暑 |
小满 |
15°37′N |
大暑 |
立夏 |
11°43′N |
立秋 |
谷雨 |
7°45′N |
处暑 |
清明 |
3°54′N |
白露 |
春分 |
0° |
秋分 |
1.该地纬度为
A.3°26'N B.10°N C.20°N D.23°26'N
2.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 B.2 C.3 D.4
3.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