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下图为某区域植被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和光照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D.土壤和水分
【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海拔高,气温低
C.深居内陆,降水少D.颗粒物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的作用是
①减弱土壤的侵蚀 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③利于提高夜间土壤层含水量 ④增大昼夜温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1】C
【2】D
【3】D
【解析】
本题组以灌丛荒漠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区域特征、荒漠化治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图中植被类型和景观分布可以判断,该地降水稀少,水份条件对当地植被分布影响很大,图中山地不同海拔高度植被不同,说明热量对当地植被类型影响较强。由此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光照、地形、土壤均会影响该区域的植被分布,但不是主导因素。
【2】过度樵采会发生在有植被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植被位于山麓地带,海拔较低;整个区域均深居内陆,降水少,不是无植被区独有;该区域内有无植被主要看当地的水分条件,而当地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相对绿洲地区,无植被区临近山麓,地势稍高,堆积着从山上搬运而来的大块砾石,颗粒物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地表水分条件差,难以生长植被。故选D。
【3】粗砂或砾石较重,不易被风搬运,同时保护其下的小颗粒不被侵蚀;由于粗砂或砾石的阻挡,地表水分不易被蒸发;粗砂或砾石热容量低,夜晚降温快,它们之间的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液态水并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粗砂或砾石热容量低,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植被或农作物积累养分。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