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繁衍生息

B.犹望一,当敛裳宵逝 :庄稼成熟

C.质性自然,非矫所得 厉:勉强

D.或植杖而耘 耔:培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生:生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它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被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它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要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节选自乌热尔图《七岔犄角的公鹿》,有删改)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1】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文第~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

4本文结尾写到“我”下意识地去摸枪栓,那么“我”会再向公鹿开枪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

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

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颁《中山诗话》写道:真宗问近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

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奭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

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

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

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 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有其渊源。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尽管他人所道,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

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杜甫诗歌中酒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

注。

B.宋代的刘颁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C.王嗣奭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代那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那时酒价确实比较

贵。

D.杜甫诗歌中酒价的叙述似乎可以在《新唐书·食货志》中得到印证,但因年代相隔

较长,也不能完全采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叙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

一点。

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

同。

C.李白、王维等人对于美酒价格的叙述,深受曹植影响,是对曹植叙述范式的追摹和

袭用。

D.诗歌不能等同于历史,因此把诗歌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适宜的。

【3】作者认为,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误读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

它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