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材料三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
(5)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6)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
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答案】(1)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绘制注意事项: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4)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回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5)D
(6)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与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生态城市建设、工业布局的环境考虑等相关知识。其中(1)(2)(4)题较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3)(5)(6)题较困难,要加强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学会迁移运用,总结如何在热力环流图中判断气压高低的基本方法。
(1)描述该气温的变化,需要注意整体变化与细节。整体方面:气温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细节方面: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如市中心、城郊居民区等,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如公园、农田等,气温较低。
(2)市中心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郊区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在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在高空,空气由城市流向郊区。
(3)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且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植被覆盖率高的绿地,由于比热容较裸地更大,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增温更慢,温度更低,因此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气温较低;同时,由于绿地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了绿地附近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也会降低;另一方面,绿地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分含量较大,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绿地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因此气温较低。
(4)根据小题(2)绘制的城郊热力环流,乙地依然位于该市城郊热力环流之内,因此将钢铁厂搬至乙地,污染物还是会随着城郊风被带入市区,因此这种考虑不合理。
(5)读左图,近地面气压E>G,气流由E地流向G地;在高空,气压H>F,高空气流由H流向F;因此在垂直方向上,G地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E地相对为冷源,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故气流的运动方向为G-H-F-E-G,D正确。(注意这里的高压、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海拔高度相比而言的)
(6)根据小题(5)可知,EF代表郊区的气压垂直变化,A错;市区和郊区无论昼夜,均是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因此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同,B错;甲丙两地,甲地等压面下凹,丙地等压面上凸,因此甲地为低压,丙地为高压,故甲地表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丙地表示城市高空,C正确;高空的水平气流(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不会斜交,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