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 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 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2】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 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答案】
【1】 D
【2】 A
【解析】
【1】甲所在地形区为成都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乙所在地形区为长江三角洲,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不频繁;丙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照充足,热量不足;丁是长城,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D正确。
【2】甲所在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从事水田耕作、种植业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经济作物的种植以油菜为主。
【题目】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二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 1月 | 2月 | 7月 | 10月 | 全年 |
平均气温差/℃ | 5.2 | 6.0 | 5.4 | 6.0 | 5.5 |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