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西藏矿产丰富、生态环境独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下表是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据材料分析,影响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水资源B.水环境C.土地资源D.经济结构
【2】适宜在西藏发展的产业有
①采矿业 ②旅游业 ③木材加工 ④电器机械制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1】C
【2】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保持现有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承载力最小的是土地资源,由此可知土地资源是限制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故C选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C。故选C。
【2】结合西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可知当地自然环境脆弱,木材加工对地表植被破坏较大,发展该产业会造成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故不适合发展;西藏地区地处高原交通不便,也不适合电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所以③④项不符合题意;西藏地区地处地质构造带附近(板块交界处),故矿产资源较丰富,而且由表格可知发展旅游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和对于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效果最佳,故①②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依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区域。下表为“部分城市产业变化对比表”。
城市 | 改革开放初期优势产业部门 | 现有优势产业部门 |
东莞 | 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玩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 | 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 |
中山 | 纺织服装、灯饰制造、家具制造、五金制造等 | 新能源、医药、光电产业等 |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前店后厂”是粤港澳产业合作的典型模式。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粤港澳产业分工逐步形成,经济融合加深。
材料三 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及部分城市发展方向示意图”。
(1)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简述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通过东莞和中山,推测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
(3)简要概括“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模式下,珠江三角洲(粤)与港澳地区的各自优势,以及珠江三角洲(粤)未来发展方向。
(4)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区域间的融合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