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下列问题。
研究区 | 地貌类型 | 海拔(m) | 大于25°坡地比例(%) | 气候 特征 | 年降 雨量(mm) | 石漠化 等级 | 人口密度(人/km2) | 治理时间(年) | 农业发展 模式 |
鸭池 | 高原山地 | 1320~1735 | 25 | 温凉 湿润 | 863 | 潜在—中度 | 513 | 2006~2010 | 粮食种植 |
红枫湖 | 高原盆地 | 1240~1450 | 10 | 湿润 | 1200 | 轻-中度 | 259 | 2001~2010 | 生态畜牧 |
花江 | 高原峡谷 | 440~1410 | 41 | 干热 河谷 | 1100 | 中-强度 | 147 | 1996~2010 | 经济林 |
1.三个石漠化治理区中,鸭池的治理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人口密度较小 B.石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大
C.坡地比重最高,水土流失严重 D.农业发展模式不合理,治理时间短
2.下列关于表中所示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生态恢复为主,如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作物改良等治理手段
B.重点治理强度石漠化的土地,以种植经济林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C.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减小人口压力
D.实施跨流域调水、人工降雨等措施,改善该区域水环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图。
材料二 上图中M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一)及经济、环境效益比较(表二)
表一 土地利用结构(%)
方案 | 耕地 | 经济林 | 生态林 | 草地 | 鱼塘 | 其他 |
A | 62.3 | 22.5 | 10.6 | 2.8 | 1.6 | 0.2 |
B | 22.6 | 16.6 | 36.2 | 19.3 | 5.1 | 0.2 |
表二 经济、环境效益比较(现代数据为100)
方案 | 土地 侵蚀量 | 地表 径流量 | 每年土地年收入 | |
1—5年内 | 6年以后 | |||
A | 72 | 85 | 80 | 150 |
B | 36 | 68 | 62 | 260 |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比
重的变化图(如下图)
(1)简述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对该地区经济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
(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在A、B两种方案中为M地选择更合理的一个,并说明理由。(6分)
(3)与珠江三角洲比较,长江三角洲1992-2012年国际直接投资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试分析其原因。(8分)
下表为我国湿润半湿润区各温度带的年生物量、可承载人口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年生物量(万吨) | 可承载人口(万人)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
温 带 | 197800 | 45480 | 237 |
亚热带 | 410200 | 101900 | 426 |
热 带 | 22400 | 5600 | 486 |
1.表中所列“可承载人口”的测算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社会 B.资源 C.经济 D.技术
2.表中的“最大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A.相对性 B.临界性 C.警戒性 D.有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