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各自然区在划分时所考虑的因素是(双选)(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某一地理要素
C.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D.综合地理要素
(2)e、f两区域大致以 山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为 界。
(学法题)关键环节考核题:
区域特点和主导因素是区域问题分析的关键所在,下面我们对其进行重点考查。
(3)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水田为主,c地以旱地为主,f地以灌溉农业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c之间以 一线作为分界线。
(4)不同区域粮食作物有所不同:b地以水稻为主,c地以冬小麦为主,d以为主,g地以青稞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5)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不利之处是 。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
(6)三个地带比较(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C.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D.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材料三:2014年12月12日14点32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后可有效缓解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7)说明石家庄市水资源短缺的三条原因。
(8)分析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对石家庄市的三条有利影响。
【答案】(1)CD
(2)贺兰山;横断山脉
(3)水分;秦岭—淮河。
(4)春小麦;热量
(5)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旱涝灾害。
(6)D
(7)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不稳定;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
(8)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有效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减少地下水开采,避免超采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增加地表径流,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灾害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划分、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面较广,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区域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通过综合各种地理要素,根据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从而划出各个自然区,CD正确,AB错。
(2)e+f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该区域内部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以草原植被为主,以西是荒漠草原或荒漠,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线;g区域为青藏高寒区,与a、b、c区域大致以横断山脉为界,
(3)b位于秦淮线以南,水分充足,以水田为主,c位于秦淮线以北,降水相对较少,以旱地为主,f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依赖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导致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b、c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
(4)d区域纬度较高,主要种植春小麦;g区域海拔高,热量不足,主要种植青稞。
(5)abcd属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不利条件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6)读图,①地第一产业比重小,二三产业比重大,且第三产业比重大于②地,③地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因此①②③应分别代表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东部经济带第一产业比重小,不能代表东部经济带第一产业发展落后,A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且第三产业比重较大,BC错;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居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D正确。
(7)石家庄水资源短缺可从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加以分析说明。石家庄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且降水存在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不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家庄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污水,造成水污染较为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8)对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南水北调中线通水,缓解了石家庄的用水紧张,为人们提供了清洁的生活用水,也改善了农业、工业的生产条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中线通水增加石家庄的地表径流,另一方面,通过南水北调,减少了当地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改善了地下水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中线通水也减轻了石家庄干旱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