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图2-42,完成下列问题。
图2-42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1920~2000年,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_。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3)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带来了哪些问题?
(1)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2)二战后,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首先观察图中图例所占的比重,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共10亿左右,2000年增长到45亿左右,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2亿左右,而2000年增长到近20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仍是发展中国家。二战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发展。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的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
美国玉米带 |
中国玉米带 |
纬度 |
37°N~45°N |
42°N~46°N |
地形 |
平原 |
平原 |
土壤有机质 |
3%~6% |
2% |
降水量(mm) |
500~700 |
450~650 |
无霜期(天) |
160~200 |
130~145 |
玉米面积比重 |
50% |
50%~60% |
玉米单产 |
7 500 kg/公顷 |
6 750 kg/公顷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为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原因有哪些?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我国1980年至200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表,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来源:《2003年统计年鉴》 (1)对比图中“折点”前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填写下表:
(2)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35年,我国人口将步入零增长。而从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我国人口几乎一直维持在6 000万至7 000万左右。试比较我国这两个缓慢或零增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模式,填写下表:
|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从自然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重庆一模,19)下面是我国1980年至2002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表,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1980 | 18.21 | 6.34 | 11.87 |
1981 | 20.91 | 6.36 | 14.55 |
1982 | 22.28 | 6.60 | 15.68 |
1983 | 20.19 | 6.90 | 13.29 |
1984 | 19.90 | 6.82 | 13.08 |
1985 | 21.04 | 6.78 | 14.26 |
1986 | 22.43 | 6.86 | 15.57 |
1987 | 23.33 | 6.72 | 16.61 |
1988 | 22.37 | 6.64 | 15.73 |
1989 | 21.58 | 6.54 | 15.04 |
1990 | 21.06 | 6.67 | 14.39 |
1991 | 19.68 | 6.70 | 12.98 |
1992 | 18.24 | 6.64 | 11.60 |
1993 | 18.09 | 6.64 | 11.45 |
1994 | 17.70 | 6.49 | 11.21 |
1995 | 17.12 | 6.57 | 10.55 |
1996 | 16.98 | 6.56 | 10.42 |
1997 | 16.57 | 6.51 | 10.06 |
1998 | 15.64 | 6.50 | 9.14 |
1999 | 14.64 | 6.46 | 8.18 |
2000 | 14.03 | 6.45 | 7.58 |
2001 | 13.38 | 6.43 | 6.95 |
2002 | 12.86 | 6.41 | 6.45 |
资料来源:《2003年统计年鉴》
(1)对比图中“折点”前后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填写下表:
|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折点 | 前 |
|
|
|
后 |
|
|
|
(2)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35年,我国人口将步入零增长。而从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我国人口几乎一直维持在6 000万至7 000万左右。试比较我国这两个缓慢或零增长时期的人口发展模式,填写下表:
时期 | 经济发展水平 | 人口增长模式 |
公元元年至14世纪末 |
|
|
2035年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