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试题分析: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读表1和相关资料,回答下面试题。
表1:2010年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的数据资料(注:甲、乙分别代表两地的震中)
发生时间(区时) | 震中 | 震级 | 震源深度 | 死亡人数 | |
海地地震 | 1月12日16时53分 | 甲:18.5° N,72.5°W | 7.3 | 10千米 | 约30万人 |
智利地震 | 2月27日3时34分 | 乙:35.5°S,72.6°W | 8.8 | 33千米 | 约700人 |
关于两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C.两地震中相距约6000千米 D.均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海地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北京时间1月13日20时30分左右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并于海地当地区时14日2时左右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
10.飞机飞行时间约为
A.13小时30分钟 B.16小时30分钟
C.18小时30分钟 D.22小时30分钟
关于甲乙两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B.两地的昼夜长短变化相同
C.甲地沿岸受寒流影响
D.乙地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读表1和相关资料,回答5~7题。
表1:2010年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的数据资料(注:甲、乙分别代表两地的震中)
|
发生时间(区时) |
震中 |
震级 |
震源深度 |
死亡人数 |
海地地震 |
1月12日16时53分 |
甲:18.5° N,72.5°W |
7.3 |
10千米 |
约30万人 |
智利地震 |
2月27日3时34分 |
乙:35.5°S,72.6°W |
8.8 |
33千米 |
约700人 |
1.关于两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C.两地震中相距约6000千米 D.均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海地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北京时间1月13日20时30分左右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并于海地当地区时14日2时左右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
2.飞机飞行时间约为
A.13小时30分钟 B.16小时30分钟
C.18小时30分钟 D.22小时30分钟
3.关于甲乙两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B.两地的昼夜长短变化相同
C.甲地沿岸受寒流影响 D.乙地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读表1和相关资料,回答9~11题。
表1:2010年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的数据资料(注:甲、乙分别代表两地的震中)
|
发生时间(区时) |
震中 |
震级 |
震源深度 |
死亡人数 |
海地地震 |
1月12日16时53分 |
甲:18.5° N,72.5°W |
7.3 |
10千米 |
约30万人 |
智利地震 |
2月27日3时34分 |
乙:35.5°S,72.6°W |
8.8 |
33千米 |
约700人 |
1.关于两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C.两地震中相距约6000千米 D.均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海地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北京时间1月13日20时30分左右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并于海地当地区时14日2时左右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
10.飞机飞行时间约为
A.13小时30分钟 B.16小时30分钟
C.18小时30分钟 D.22小时30分钟
3.关于甲乙两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B.两地的昼夜长短变化相同
C.甲地沿岸受寒流影响
D.乙地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