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湖泊逐渐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在盆地东南部诺木洪附近的一片荒漠地带中,有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形成一道长约2公里左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之为贝壳梁。

材料二:在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米到3000米的沙漠或盐碱地地带,比较适合黑枸杞的生长,其果实颗粒大、肉厚饱满、味道甘甜,天然花青素含量高,品质优良,但恶劣的自然环境,黑枸杞的产量稀少,甚至不及冬虫夏草的二十分之一。

材料三:图甲为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图乙为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示意图。图丙为柴达木盆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图丁为贝壳梁景观图。

(1)分析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柴达木盆地众多湖泊盐沼的补给水源。

(3)从气候角度,指出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枸杞产量低、品质高的原因。

(4)推测诺木洪附近贝壳梁的形成过程。

【答案】(1)受高原夏季风影响,降水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东部地形起伏较大,年降水量空间变化较大。

(2)四周高大山脉环绕,冰雪融水较丰富;高原夏季风带来降水,有一定的地表径流补给;盆地利于地下水汇集,低洼处形成泉水补给。

(3)产量低: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降水稀少,水源缺少;多大风、沙尘等灾害性天气。

品质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4)地壳抬升,柴达木地区由海变成湖;气候变干,湖泊缩小,盐度上升,贝壳向低洼聚集并死亡;湖床干涸,长期的风力作用侵蚀周边的盐碱泥沙,贝壳梁出现。

【解析】

本大题以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为情境,结合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示意图、柴达木盆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贝壳梁景观图等图文信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盆地众多湖泊盐沼的补给水源、野生黑枸杞现象、贝壳梁的形成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小题要求分析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作答时,既需答出分布特征,又要分析空间分布的成因。从高原季风环流示意图看,夏季风主要从东边吹来,该盛行风大致从海洋上吹来,从东向西受其影响变小,因此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从东向西递减。从局部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地形起伏较大,受地形抬升,降水相对较多,图上东部年降水量线表现为较密集,说明东部地区年降水水平变化相对较大。

2)柴达木盆地众多湖泊盐沼的补给水源从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结合图示信息予以作答。高原夏季风带来降水,雨水汇入河流,通过地表径流(河流)补给湖泊;图中显示,柴达木盆地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等高大山脉,海拔高处可终年积雪,夏半年冰雪融水较多,通过河流和地下水补给湖泊;图中显示,柴达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地下水在湖泊周边出露补给湖泊。

3)题意表明,柴达木盆地野生黑枸杞产量低、品质高的原因应从气候角度分析指出,主要从光、热、风、水等要素及其相关的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指出。野生黑枸杞产量低的原因,野生黑枸杞生长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生长缓慢;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缺少;当地多大风、沙尘等灾害性天气,影响野生黑枸杞生长,使得产量低。野生黑枸杞品质高的原因,野生黑枸杞生长地区海拔高、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柴达木盆地气候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当地气候寒冷,气温低,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繁殖,野生黑枸杞受病虫害影响小,有利于提高品质。

4)诺木洪附近贝壳梁的形成过程应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予以推测分析。材料一信息表明,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湖泊逐渐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柴达木地区由海变成湖的过程中,气候变干,湖泊逐渐缩小,湖水中生长贝壳向低洼聚集,湖水盐度上升,贝壳聚集在湖洼地死亡,与盐碱泥沙一起沉积在湖底;湖床逐渐干涸,贝壳与盐碱泥沙混合沉积物出露,长期的风力作用侵蚀周边的盐碱泥沙,贝壳梁形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