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该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表2: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影响
地区 |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M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N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M________;N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6分)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4分)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3分)
(1)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塞外江南(6分) (2)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秸秆还田(2分) (3)水分 有机质 悬浮质 水分(4分) (4)土地沙化(荒漠化);因大量引黄河河水灌溉,使黄河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任答一点得1分)提高了土壤的墒情;增加了土壤肥力;防止表层土壤被风吹走;增加大气降水几率。(答对三点给3分)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利用黄河定位,判断M为河套平原,N为宁夏平原。两地区为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被称为塞上江南。(2)根据材料二,直接总结保护性耕地,即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即秸秆还田。(3)直接比较表2资料,反映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增加,空气中的悬浮物减少,空气水分增加。(4)该地区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植被破坏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保护性耕作法”的作用主要从上题分析反映,可增加土壤水分和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大气水分增加,反映改善了局部小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经纬网和黄河轮廓准确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资料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该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中M地区是我国最先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地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N地区也开始推行这种耕作法。
材料二 农业部于2003年11月6日发文要求:在我国75%以上的农村地区要逐步推广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科院的农业耕作研究成果“保护性耕作法”。对耕地实行浅耕或免耕措施,并在农作物收割时,用秸秆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地),或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里过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数据是图中M地区已推行“保护性耕作法”,而N地区没有实行时的土壤、大气在春、冬季时平均情况统计资料。
表2:M、N两地不同耕作方法对环境影响
地区 |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M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N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1)填出图中两个地区的名称。
M________;N________。这两个地区被誉为“________”。(6分)
(2)“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材料三显示,“保护性耕作法”保护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气中________减少,________增加。(4分)
(4)图中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实施“保护性耕作法”以后,对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哪些改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