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不计负值)的年变化幅度为30°,则该地纬度约为( )A. | 83.5°N或6.5°N | B. | 只有83.5°N | C. | 60°N 或3.5°N | D. | 只有6.5°N |
分析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
解答 解:从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上看,有三种情况:一是温带地区,全年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全年最大变化幅度是47°,即二个回归线角度;二是极地地区,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最小值则是出现极夜时,即0°.因此30°就是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很明显该地距离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纬度)60°,即纬度为83.5°N;三是热带地区,最大值是90°,即出现直射之日,最小值是冬至日.因此30°就是与最大值90°的差值,即冬至日是60°,很明显该地距离南回去归线30°,即纬度为6.5°N.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解题时应注意对题干信息的解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我国西南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 光热条件好,土壤肥力高 | B. | 位于中低纬度,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 ||
C. | 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 | D. | 地处长江上游,农业灌溉水源充足 |
2.表为三地某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三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当日 | 次日 | |||
日出 | 日落 | 日出 | 日落 | |
① | 9:00 | 23:00 | 8:58 | 23:02 |
② | 7:19 | 18:41 | 7:20 | 18:40 |
③ | 5:40 | 18:48 | 5:39 | 18:49 |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② | C. | ②③① | D. | ③①② |
4.此次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眉山昼夜长短及昼长变化趋势是( )
A. | 昼长夜短,昼在减短 | B. | 昼短夜长,昼在减短 | ||
C. | 昼长夜短,昼在增长 | D. | 昼短夜长,昼在增长 |
1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
B. |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辐射 | |
C. |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 |
D.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
6.某地(纬度为Φ),某日太阳从正北升起,则( )
A. | 66.5°S≤Φ≤90°S | B. | 该地出现极昼 | ||
C. | 该日为冬至日或夏至日 | D. | 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