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34,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给智利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南美洲部分区域图(如图).
(1)震中处于哪个时区西五区,地震发生时,其区时为1:34.
(2)智利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生长或消亡)边界,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因此多地震.
(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填方向)移动,未来半年内,地球公转的速度如何变化逐渐变快,浙江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如何变化逐渐变大.
分析 (1)根据震中的经度即可推算时区和区时.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多火山地震,结合板块示意图即可判定.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即可判断.
解答 解:(1)图中看,震中位于75°W附近,应为西五区,地震发生时为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34,北京在东八区,比西五区早13小时,所以西五区为:1:34.
(2)读图可知,智利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或消亡边界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因此多地震.
(3)2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在7月初最快,1月初最慢,因而地球公转的速度在2月时逐渐变快,由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运动,即向浙江方向靠近,故浙江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1)西五区;1:34.
(2)南极洲;美洲;消亡;环太平洋.
(3)南;北;逐渐变快;逐渐变大.
点评 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图中③处( )
A. |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 B. |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 ||
C. | 位于太平洋中脊 | D. | 形成巨厚沉积岩 |
4.读下表,回答问题.
2013年五次地震的相关数据资料
关于表中五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13年五次地震的相关数据资料
序号 | 日期 | 震中位置 | 所属区域 | 震级 | 震源深度(千米) |
① | 9月24日 | 27°N,65.5°E | 巴基斯坦 | 7.8 | 40 |
② | 5月24日 | 23°S,177.1°W | 汤加以南海域 | 7.6 | 15 |
③ | 4月19日 | 46.2°N,150.9°E | 千岛群岛 | 7 | 100 |
④ | 4月6日 | 3.5°S,138.5°E | 印度尼西亚 | 7 | 70 |
⑤ | 1月5日 | 55.3°N,134.7°W | 阿拉斯加东南部海域 | 7.8 | 10 |
A. | ①③④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 |
B. | ②⑤震源均位于软流层以下 | |
C. | ②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 |
D. | ①⑤震级相同,震中距相同的地点烈度相同 |
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世界最高山脉和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
A. | 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 B. | 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 ||
C. | 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 D. | 板块的生长边界附近 |
1.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③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弧状岛链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18.纬度相同的地方( )
A. | 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太阳 | |
B. | 自转速度不同 | |
C. | 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 |
D. | 地方时相同 |
19.有关云和霾对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A. | 霾和云对短波辐射均表现为削弱作用,霾的削弱作用明显大于云 | |
B. | 由于到达地表的太阳短波辐射的衰减,向上反射的短波辐射相应增多 | |
C. | 多云天向上长波辐射明显减少,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大,综合作用是云使地表净长波辐射(有效辐射)明显增大 | |
D. | 晴有霾天气向上和向下的长波辐射均小于晴天,主要是由于晴有霾天气时温度低于晴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