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A. | 东半球赤道上 | B. | 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 ||
C. | 西半球赤道上 | D. | 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
分析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解答 解;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A. | 光球层 | B. | 色球层 | C. | 日冕层 | D. | 大气层之外 |
13.甲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有效监测手段是( )
A. | 水土流失 全球定位系统 | B. | 荒漠化 遥感 | ||
C. | 洪涝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 | D. | 环境污染 数字地球 |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 B. | 位于南半球的是乙和丙 | ||
C. | 位于北半球的是乙和丙 | D. | 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丁 |
17.陕西省1982年至2008年( )
A. | 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 |
B. | 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迅速提高 | |
C. | 人口数量增加减慢,劳动力资源不足 | |
D. | 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缓慢 |
7.橘园中橘树行间种植杂草,其目的是( )
A. | 减小昼夜温差 | B. | 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 ||
C. | 降低地面反射率 | D. | 保持水土 |
14.影响乌鲁木齐、杭州两城市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天气状况 | B. | 纬度 | C. | 下垫面性质 | D. | 地形 |
11.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
A. | 大气逆辐射 | B. | 地面反射 | C. | 大气削弱作用 | D. | 大气保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