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气候,造成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出现,并呈现旱涝交替的特点。每年的6、7月份是该河流域旱涝灾害多发期,常常从洪涝急转为干旱。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6、7月份淮河流域的旱涝灾害常发生急转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
原因:6月中旬到7月中旬,淮河流域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暴雨集中,历时长,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易发生洪涝;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
措施: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洪水水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同时提高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6月份重点调蓄洪峰径流,为7月份抗旱提供水源;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旱涝多发,先涝后旱的特点。根据夏季风移动规律,雨带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移动到江淮地区,该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降水较多,引发洪涝,加之当地的地形、水系特点,涝灾严重。7、8月份雨带推移到北方,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降水较少,易出现旱灾。
旱涝灾害的防治从上、中、下游三个河段入手,综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不同河段采取不同措施,上游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大坝为主,中游修建防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道。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瓦伦西亚(北纬52度,西经10.3度)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日平均日照(小时) | 1.4 | 2.2 | 3.1 | 5.0 | 5.8 | 5.1 | 4.5 | 4.5 | 3.6 | 2.5 | 1.7 | 1.2 |
(1)描述瓦伦西亚的日平均日照时间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阿尔卑斯山脉的平均海拔约3000米,最高峰海拔约4810米,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
(2)分析阿尔卑斯山脉植被垂直变化明显的原因。
(3)下图为北欧传统民居。说出该民居的主要特点,简述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