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草光互补”模式——通过在光伏产业园内种植牧草逐渐形成绿色屏障,改善光伏电站周边环境,提高发电效率。图1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图2为M地开发光伏发电“草光互补”景观设计图。
清朝以来,科尔沁草原景观逐渐成为农田、草场与流沙、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镶嵌分布的景观。目前,该区域已成为了我国四大沙地之一。
(1)简述M地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园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描述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3)简析西辽河含沙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4)若“草光互补”模式在M地推广,简析其对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地形平坦,地势和缓:有(广阔)荒地。
(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垦,导致地面裸露多,风沙侵蚀明显,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加剧,草场退化.
(3)夏季降水集中;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地表土壤比较疏松.
(4)土地荒漠化减缓;草场植被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清洁能源使用减轻了大气污染。
【解析】
本题考查光伏发电的区位、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区域生态建设的意义。本题应结合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1)读图M地位于科尔沁沙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该地地势平坦,荒地面积大,土地价格低。
(2)科尔沁沙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作用强;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植被破坏,加剧草原退化。
(3)西辽河含沙量大可借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注意设问为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状况三个方面分析。
(4)根据材料“草光互补”模式在产业园内种植牧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减缓荒漠化进程,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光伏电站提供清洁能源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以及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有利于缓解大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