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A. | 河流径流量小 | B. | 受高气压控制 | C. | 地下水位下降 | D. | 工业用水增大 |
分析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
解答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的①地是江淮地区,旱灾发生在7~8月,主要是副高控制形成的伏旱天气,B正确;工业用水量增大,不可能只在7-8月间增大,D错;A、C应该是伏旱天气出现后表现,不是原因.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M地 | B. | N地 | C. | P地 | D. | Q地 |
15.图中( )
A. | 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 B. | 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 ||
C. | 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 D. | 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
12.关于图1与图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1表示的实际范围比图2的实际范围更大 | |
B. | 图1的比例尺比图2的比例尺大 | |
C. | 图2反映的实际内容比图1反映的实际内容更详细 | |
D. | 无法判断两个图的比例尺大小和表示的范围的大小 |
19.M自然带的类型最可能是( )
A. | 高山针叶林 | B. | 高山草甸 | C. | 高山草原 | D. | 高山雨林 |
9.如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64°W,40°30′S)拍摄的景观图片( )
A. | 1月1日日出 | B. | 4月1日日落 | C. | 7月1日日出 | D. | 10月1日日落 |
16.该地区的城镇分布的特点及成因是( )
A. | 沿公路分布--交通便利 | B. | 分布在森林里面--环境优美 | ||
C. | 选择地形平坦处随机分布 | D. | 分布沿河流分布--水源充足 |
13.网店销售应季农产品( )
A. | 减弱地域限制,利于扩大市场 | B. | 资金投入大,周转缓慢 | ||
C. | 利用水路-铁路联运,可送货上门 | D. | 对交通、劳动力的依赖减弱 |
9.早期该城市选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 地形平坦 | B. | 矿产丰富 | C. | 靠近河流 | D. | 气候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