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A、B、C三图是“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华北地区沙尘暴生次数的统计资料”。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 盆地和 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 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华北平原。
2.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
3.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 ,
其主要原因 。
4.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 ;沙尘暴的不断发生会加剧 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为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共10分)
1.塔里木 柴达木 准噶尔 河西 黄土(2分)
2.气候干旱 沙漠广布 植被稀少(3分)
3.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 (1分) 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1分)
4.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等。 土地荒漠化 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整体难度中等,就试题而言具有以下特点:(1)以区域地图引入,区域图成为考查内容和要求的重要载体,考查学科内综合分析能力。试题的难度不大,但加大了学生思维转换,充分体现了文综试卷的综合性特点。(2)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既有文字表述,又有区域地图、统计图;试题情境较新,试问角度较新。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在提高。(3)考查能力多种:第1、2小题主要考查对于基础知识(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的掌握情况和区域地图识图能力,第3小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第4小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重视学生的答题规范和方法技巧,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高。(4)本题紧扣时代脉搏,考查了近年来对我国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沙尘暴问题,考查内容为学科主干知识。(5)关注人地和谐,注重地理学科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倡导人地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最终价值取向。
第1题,由图可知,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第2题,由图可知,强沙尘暴多发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其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第3题,B图所示的沙尘暴多发在2、3、4、5月份,季节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因为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第4题,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等;沙尘暴的不断发生会加剧土地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为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生物措施,如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等。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沙尘暴路径、多发季节、危害与原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地理学科的应试准备,特总结一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备考启示】
1.狠抓基础,重视学科主干知识
基础知识是任何学科任何考试都不可能回避的内容,高考题有易、中、难之分,但难题的解决也是建立在掌握深厚的基础知识之上。文综试卷试题数量有限,考查知识点不会面面俱到,复习中要重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重难点(如地图知识、时间计算、地球运动原理、气候、洋流、区位分析、重点国家特征等)。
2.重视信息获取、读图、空间定位、知识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文综能力测试一直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平时要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等能力的练习,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培养等。
3.注意加强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单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即对于某些知识点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其次,注意与其他各学科进行全面和广泛的联系。
4.关注生活,重视热点,但不盲目追逐热点
文综试题贴近生活,关注时代,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灵活性。对于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我们要保持敏感性,并应当做适当的练习题。但我们要清楚,高考题最终考查的还是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对于热点练习不能太盲目和太滥。
5.注意提高文字组织能力,进行有意识的文字表述训练
文综大题很多是简答题,突出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有些题目学生感觉不难,但得分却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思考问题,而且文字表述能力有限。错别字较多、逻辑关系混乱、语句拉杂、专业术语不会运用、卷面不整洁等是多数学生易犯的毛病。对此,广大学生要高度重视,在平时备考复习中应进行长期的应对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