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下左图)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下右图)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湿润地区丹霞地貌露出“腰身”的主要原因是
A. “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B. 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 “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死亡
D. 岩石硬度不同,差异风化显著,“腰身”耸立
【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A. 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B. 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 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D. 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答案】
【1】A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与地貌,学生要掌握外力作用。在湿润地区主要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地区主要以风力作用为主。
【1】阅读材料,准确理解题目中的“腰身”、“全裸”的含义,是描述当地植被覆盖的情况。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之所以露出“腰身”,与山体地势陡峻、植被难以生长有关。A正确。
【2】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大,对岩石进行破坏的外力作用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为主,C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表)。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60° | 50° | 40° |
A.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B.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