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嫦娥二号”发射后的两个月内,牡丹江的昼夜状况为( )A. | 昼大于夜,且昼越来越长 | B. | 昼小于夜,且昼越来越长 | ||
C. | 昼大于夜,且夜越来越长 | D. | 昼小于夜,且夜越来越长 |
分析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嫦娥二号”发射后的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由此判断地理现象的正确性.
解答 解:“嫦娥二号”发射后的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牡丹江的昼夜状况为昼小于夜,且夜越来越长.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 | 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 B. | 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 ||
C. | 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 D. | 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
8.泰坦尼克沉没的地点东侧是大洋洋脊,该洋脊位于( )
A. |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 B. |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处 | ||
C. |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 D. |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处 |
18.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 开垦土地、单产增加 | B. | 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 ||
C. | 退耕还林、耕地减少 | D. |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
5.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 | 使全球生态系统更加平衡稳定 | |
B. | 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同时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 |
C. | 气候变暖会使某些脆弱物种灭绝的风险减小 | |
D. | 全球变暖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
2.导致沿途①和④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 太阳辐射 | B. | 大气环流 | C. | 海陆位置 | D. | 洋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