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1)~(2)题。
纬度(°N) | 64 | 50 | 40 | 30 | 20 | 0 |
可能总辐射(W/m2) | 139.3 | 169.6 | 196.4 | 216.3 | 228.2 | 248.1 |
有效总辐射(W/m2) | 54.4 | 71.7 | 98.2 | 120.8 | 132.7 | 108.8 |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2)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
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1)A
(2)D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2)表格中最大有效辐射量低纬度较高,中高纬度较低,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正确;20°N~30°N的副热带地区,晴天多,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正确;纬度高低与全年白昼时间无关,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误;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误。
【题目】“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
实验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验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2)“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省区是( )
A.西藏
B.四川
C.海南
D.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