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西藏西部和西北都是当地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分布于湖边,无须晒盐。古代,西藏的牧民往往以十几户为一个团队,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部运输食盐,秋季时到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这条古代商贸通道被称为“食盐之路”。
(1)分析西藏西部和西北部盛产食盐的原因。
(2)分析西藏牧民选择在夏半年运输食盐的原因。
(3)推测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并分析原因。
【答案】(1)该地区多内流湖,湖水盐度高;气候干早,太阳辐射强,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引烈,因而多产盐。
(2)该季节气候温暖,利于人类活动;夏半年沿途地区草料茂盛,牲畜饲料充足;积雪融水和降水多,水源补给充足;夏季产盐量大。
(3)西藏东南部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夏季气温高;降水比较充沛,临近河流灌溉方便;土壤较肥沃,土层较深厚。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该地盛产食盐的原因可从气候条件和水文特征分析。读图,该区西部和西北部湖泊众多,多为内流湖,咸水湖盐度较高。“食盐广泛分布于湖边,无须晒盐”说明当地降水少,蒸发旺盛。该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降水较少,且多大风天气,湖水蒸发较旺盛,大量盐分析出。
(2)材料显示,牧民运盐时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应考虑牲畜对水源和饲料的需求;牧民运盐应选择食盐出产量大的季节。因此选择西藏夏半年进行食盐运输,可从该地气候条件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夏半年该地气温较高,材料指出运输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发生,此时积雪融水和降水增加,人畜饮水水源充足;水热条件适合草地生长,能满足牲口的饲料需求;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产盐量大。
(3)西藏气候高寒,热量是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西藏东南部的河谷地区,地势较低,夏季气温高;当地河流多国际性大河,印度洋等暖湿气流沿河谷进入,降水比较充沛;临近河流灌溉方便;河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地区土壤较肥沃,土层较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