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示意印度洋东部某火山岛,岛上分布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自19世纪下半叶该岛就开始了磷酸盐矿的开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B. 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 高原盆地相间分布 D. 水系呈向心状分布

2.关于该岛磷酸盐矿开发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 岛屿东北部有机场,便于磷酸盐矿运输

B. 开发磷酸盐矿时,要特别注意对热带雨林的保护

C. 磷酸盐矿日趋枯竭,使该岛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D. 废矿石中细小物质随风飘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东北部台北县万里乡。在2000多万年前,台湾仍在海里,由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地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造成台湾岛,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接下来,在海浪、雨水及风的侵蚀和地壳不断的抬升下,形成野柳的奇岩怪石。

蕈状石的演育过程要历经千百年,一颗颗活像是大香菇的蕈状石,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风景。整个野柳公园内有180余个,完整地记录了蕈状石的演育过程。

图Ⅰ为野柳地质公园位置图,图Ⅱ为野柳公园中著名景观“女王头”,图Ⅲ为“蕈状岩”形成过程示意图——初期:海平面以下倾斜的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解理(裂隙) 中期:岩层露出海平面,受到海水的侵蚀解理越来越大。后期:地壳继续上升,下层岩石接收海水侵蚀,由于岩石较软,侵蚀较快逐渐形成脖子较细的“女王头”。

1.“女王头”是典型的蕈状岩,关于“女王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其顶部“蜂窝”状岩石为玄武岩 B. 其形成过程开始于海相沉积环境

C. 其形成初期主要经历了水平挤压及海水侵蚀 D. 其形成的后期主要地质作用为风力侵蚀

2.结合图Ⅲ,分析喀斯特地貌中与蕈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相似的是

A. 石林 B. 石笋 C. 溶洞 D. 石柱

3.对于材料中“造山运动挤压时,在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陆地)。”理解正确的是:

A. 海岬的形成受到地壳抬升影响 B. 造山运动开始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C. 断层走向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 D. 断层走向与板块“挤压作用方向”平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