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欧洲相似,第四纪时期北美洲曾经冰川广布,下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材料二 “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2012年3名探险家驾驶帆船历经半个月自东向西驶完“西北航道”北端的路线。

(1)分析甲海域附近形成世界大渔场的成因及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2)分析乙半岛东北部海岸线破碎、多峡湾的原因。

(3)推断这次驾帆之旅的季节,并简述有利于驾帆之旅的自然原因。

【答案】(1)成因: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或答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容易发生扰动,下层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吸引大批鱼群的到来。冬季渔业生产不利条件:冬季气候寒冷,水温低,洋面、港口易封冻,风力大,操作不便;多气旋、锋面活动,多阴雨天气。

(2)纬度较高,靠近北冰洋,受冰川侵蚀作用强;沿岸风浪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

(3)夏季。白昼时间长,气温较高;海冰面积小;盛行极地东风。

【解析】

本题以“第四纪冰期”和“西北航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以及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成因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纽芬兰岛以东海域,该海域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水容易发生扰动,下层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比较丰富,吸引大批鱼群的到来,因此该区域形成了比较大的渔场。该海域冬季渔业生产不利的条件:该区域纬度比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气候比较寒冷,水温较低,洋面、港口易封冻且冰封时间较长,风力较大,不便于捕鱼作业工作的开展;该区域距离副极地低气压带比较近,多气旋、锋面活动,多阴雨天气,渔船出海的气象条件比较差。

(2)读图可知该区域地理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又靠近北冰洋,冰川活动比较强烈,受冰川侵蚀作用强;且该海岸地处极低东风带内,沿岸风浪比较大,受海水侵蚀作用比较强。

(3)季节:夏季。北半球夏季白昼时间比较长,且此时北半球未夏季,气温较高,该区域的海冰有一定的融化,海冰面积比较小,利于开展航行;该区域盛行极地东风,在西北航道,可以一定程度上借助极地东风利于帆船的航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